“丝路 · 港城——宁波‘海丝’的影像文本”在港博开幕

5月18日上午,《丝路•港城——宁波“海丝”的影像文本》主题摄影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展。中国港口博物馆自开馆之初,就将挖掘宁波港城历史,传承港口文化,弘扬“海丝”精神作为己任。无论是藏品收集,还是学术研究,无论是陈列展览,还是社会教育,都希望能深入浅出地解读“港城互动”的发展规律,给今天以启迪。

△开幕式现场

△宁波市北仑区文广旅体局局长蔡建萍致欢迎词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与包容”,博物馆是通过历史文物、档案来保存人类集体文化记忆的综合体,既留存过去,又记录当下,更期望能展望到未来。对于博物馆来说,摄影可以是一件藏品,一份资料,也可以是传播的载体和宣传的途径。此次与四明影社合作开展了“丝路 · 港城”摄影项目,正是基于中国港口博物馆对影像载体的充分信任和主动融合,博物馆和影社有不同的观察和思考方式,也因此带来更有深度又丰富有趣的呈现。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宗其致辞

△市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郭正伟等领导和嘉宾为展览剪彩

△浙江省摄协秘书长毛小芳在座谈会上发言

《丝路 · 港城——宁波“海丝”的影像文本》主题摄影展是中国港口博物馆委托四明影社进行专题创作的一个摄影项目,是知识生产的博物馆创新,更是“参与式”博物馆的又一次具体实践,旨在通过影像的艺术方式探讨现代文明与宁波“海丝”历史文化遗存的关联,以及宁波在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时代担当。

 

△部分展览场景

 

△摄影师们为观众解说参展作品
展览汇集了十四组专题影像作品,题材丰富,方式多样,是颇具时代意义的关于宁波“海丝”的影像文本。“丝路 · 港城”力求以新的视角,挖掘宁波古海上丝路影迹,更着重于以当代宁波开放视角,拍摄宁波人以港通天下胸怀,以港促城,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雄心和业绩。由一个个小专题串成一部宏大的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史诗,从细节入手,对居住着的这座城进行解剖与分解,从现实角度重塑海上丝路。

 

 


△博物馆内来往的观众在认真参观影像作品


△《小白礁水下考古》邬爱萍 / 摄

△《和义船语》邵建奋 / 摄

△《越瓷物语》朱祝权 / 摄

△《从句章到三江口》余磊 / 摄

△《姚江向东流》沈一鸣 / 摄

△《妈祖与宁波》沈一鸣 / 摄

△《船人.船模》尤才彬 / 摄

△《外滩边上一条船》黄亚珥、戴远阳 / 摄

△《宁波帮与宁波大学》李红伟 / 摄

△《甬江两岸》胡旭辉、王维琴、赵留 / 摄

△《丝路慈航》余磊 / 摄

△《甬江新说》胡旭辉、王维琴、赵留 / 摄

△《白沙码头》沈一鸣 / 摄

△《一箱一路》沈一鸣、谢浩 / 摄
错过展览直播的朋友们


丝路 · 港城——宁波“海丝”的影像文本
展览地点
中国港口博物馆阳光大厅
展览时间
2020年5月18日-2020年6月28日
主办单位
中国港口博物馆
协办单位
四明影社
支持单位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
媒体支持单位
《中国摄影》
《人民摄影报》
影像文本中包含了
摄影师们对宁波的主体评价
用摄影的方式去书写
丝路与港城
其深潜于现实的砥励之中
也翱翔于未来的可能之上
展览时间将从今日
持续到6月28日
快来港博看看
宁波“海丝”的影像文本吧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