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科技进步,建设智慧老龄社会

自从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难题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后,一些手机应用程序开始做出改变,增设“适老版”。

简单的内容模块,清晰明朗的标注,没有恼人的弹窗、广告,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跳转、推送……原来,些许的“适老化调整”就可以让老年群体搭上信息化快车。

除了手机应用程序的适老化改造,还有哪些技术可以增进老年群体的生活便利与社会福利,让“老年”成为美好生活的续篇?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对适老科技与智慧老龄社会的实现途径有长期研究。日前,他就“科学技术发展如何为积极老龄化服务”,整理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所得。

老龄化不是危机

寻找“智慧方案”才是关键

在当下,科技进步不仅促进改变经济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也在重新构造着社会生活的形态。人类社会正进入以信息化的深化为基础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已经看到大量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城市管理在数字化,城市的社会生活在数字化,老龄社会也在数字化。这样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在线经济创造的新可能明显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数字社会的面貌以更快的速度揭开了序幕。

事实上,科技创新领域的各种开发应用,也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改善和丰富老龄社会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我国各地的智慧养老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从中可以发现,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和科技进步的潜力是巨大的。在此过程中,技术进步是中性的。把这些技术用好了,既能够促进老年人口生活需求的满足,提升老龄社会的运行质量,还能在此过程中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需求端来看,科技进步可以为老年人口提供便利、高效、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丰富的生活需求。

最简单的例子是,有了网络购物,当前不少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和能力有了积极的新变化。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功能弱化了,但是,科技的新进展使得家庭功能在另一个侧面得到了强化。

比如,老年人口空巢独居的压力减小了,和父母分居两地的子女也能够以更方便的方式,为父辈提供家庭养老、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

又如,如今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满足老年人口生活需求的例子随处可见,包括交通服务、餐饮服务、网络通信、健康支持,等等。

互联网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入口,技术进步帮助老年人口以更大的便利性满足需求、获取服务。而且,信息化塑造老年社会生活,不仅是满足需求的过程,也是构造社会参与、形成社会资本的过程。就拿最简单的微信来说,虽然在老年人口的微信群中充斥着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也有观点认为老年人沉迷于网络时间过长会给其身心带来不良影响,但是,这些微信群构成老年人口社会交往的虚拟空间,发展出在线的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口生活福利、社会交往需求的满足具有积极影响。

从供给端来看,科技进步有助于提升不同老年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自主服务能力,优化养老资源的配置方式,一个能力更强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比如,当前国内已经有成百上千的智慧养老项目和基地。无论是居家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养老的场景越来越丰富。

又如,通过老年人口行为数据、健康数据等的积累和挖掘,可以发现他们的需求,并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加以匹配。正如国际网购平台亚马逊可以根据读者的购书和阅读习惯进行关联推送,通过对老年人口的行为数据、健康数据进行积累、挖掘和分析,解析老年人口需求、以新的技术手段精准匹配其所需服务并不断对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以实现。

我曾经参观过上海市临汾街道的智慧养老社区项目。项目的技术平台通过安装在床铺上的传感器来监控睡眠,通过床边的脚垫对老人的家居安全进行监测。另外,还有一些公司通过腕表等穿戴设备监测老年健康数据(如心跳、血压等)、利用GPS确定老人的空间位置,而且这些数据本身又可以为进一步的安全预警和健康管理提供可能。比如,可以将老人的个体健康数据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可以提供的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掌握健康数据以后的家庭医生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建议和服务。目前,已经有不少智慧养老企业、智慧养老社区和服务基地投入对此类项目的实践。

实际上,这些智慧养老项目未必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技术服务整合、服务系统搭建、管理服务机制构建,提升老龄事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整合与优化。这也提示我们,信息化时代的智慧老龄社会在技术上也许并不难,更需要密切关注的,是技术渗透的过程本身是否增进了老龄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他们对此类方案是否认可,增进的福利是否可以与使用者需要付出的不便、时间、隐私等其他代价相抵消,才是最关键的。

未来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而我们不必对此悲观地认为,“老龄化危机必将来临”。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积极寻找应对老龄化的“智慧方案”,使技术为我们所用,让技术进步为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服务。

适老科技开发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

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突破性的作用,如蒸汽机、电的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形态的改变,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反复上演。当前,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数据时代的到来,又将改变老龄社会的基本面貌。基于科技进步的智慧老龄社会已经不再是科幻,正在成为社会的现实形态。

但是,过度相信科技进步和大数据挖掘研发就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不现实的。技术需要依靠社会运行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或者说,社会生活通过技术的支持推动自身发展。有相当多的科技创新,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解决了基本问题,却无法落实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则进一步说明,智慧老龄社会不只是一个科技创新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体系不断调整和构造的过程。

单纯依靠适老科技开发应用本身,并不足以建设智慧老龄社会。科技进步要和经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和社会生活的具体运行紧密结合,以及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智慧老龄社会。适老科技开发应用需要和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技术进步和产品服务通过应用场景的产业化运作,才能发展成为产业,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改变社会生活形态。

例如,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从新兴技术应用转化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普通人生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同理,适老科技的开发应用也会受制于老年人口的经济收入和消费能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当前人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限,对这些人口来说,智慧老龄社会的社会生活就显得更遥远。适老科技开发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具体运行紧密结合,才有更大希望。

从技术进步到改造社会生活,很难通过个体的自发适应来实现,离不开社会机制的组织作用。技术能够得到应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组织、社会机制和社会行动来发挥作用。例如,通过时间储蓄银行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从技术系统来看并没有特别的难度,构造劳务互助的系统和信任体系却并不容易,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社区、银行等不同社会主体间的良好合作,需要结合具体实际,设计和构建相应的社会机制。

因此,值得强调的是,要想实现适老技术和社会生活相结合,需要使科技创新和老年人口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一些适老技术如果只是听起来很美,不能较好地契合老年人口的具体需求,就难以得到应用和推广。

此外,适老科技的开发、应用和推广,还需要适当的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监督管理。例如,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数字化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相关应用会给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威胁。这时,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监管和法律保障,各种新风险(包括金融风险、诈骗风险等)也相伴而生。企业在运行中收集到的数据,在法律意义上,应该只是为企业经营所用,但企业有可能将这些数据资产卖给第三方,也可能构成大数据企业垂直性的经营垄断。凡此种种都涉及数据产权和权益保障问题。因此,智慧老龄社会建设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和法治支持,并要求相关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跟进。

建设智慧老龄社会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甚至不主要是技术的创新,更牵涉到产业投资和经济发展、社会机制和社会生活的构造、制度建设和公共管理体制建设。进一步看,这一过程还包括伦理、价值、生命观等综合内容,包括对具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智慧老龄社会需要依托科技进步,更需要超越科技进步,需要涵盖技术、社会、经济、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整体性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认为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技术至上主义”的看法是非常危险的。

构建智慧老龄社会离不开治理的发展

基于上述讨论可知,智慧老龄社会是在信息化深化和科技创新基础上的老龄社会建设,是包括经济产业、社会生活形态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整体发展。因此,建设智慧老龄社会需要社会治理层面上的综合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驱动、社会建设和政府主导的共同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对于构建智慧老龄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基于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会带动相关智慧养老服务的资本融资、企业新生,实现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企业、政府和社会机构会有极大的动机和积极性,快速地将智慧老龄社会架构到一种可观的状况。目前,我国已经有成百上千的企业开始拓展智慧养老项目。随着老年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智慧老龄社会所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巨大市场空间,将带动新的产业形态,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机遇。

在智慧老龄社会的市场性不断扩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的是相应的社会建设。值得重视的是避免信息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存在的数字鸿沟,避免产生数字排斥和数字不平等。为了避免部分人口被忽略在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之外,需要增强对老年人口的数字包容。只有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智慧老龄社会,才有助于所有老年人口生活福祉的提高。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要充分重视和强化智慧老龄社会的“社会性”,避免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社会的碎裂。技术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技术改变了社会交往,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方式。另一方面,技术在强化个体性的同时,也有可能从其他一些层面瓦解一些人和人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购物、消费、娱乐等生活内容安排。人们虽然没有“宅在家里”,却“宅在了数字化的蜂巢中”,成为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的外部终端。从这个角度而言,智慧老龄社会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支持社会生活,但一定要警惕,不要将人变成技术体系和数据系统的外展接口。

技术应成为人类社会的助手,而不能成为控制人类社会的力量。片面的技术主义存在着“技术控制社会”和“技术瓦解社会”的危险。在信息化过程中建设智慧老龄社会,需要重视智慧老龄社会的社会性和人文性,需要通过社会建设动员和组织人类活动的参与,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依托线上和线下更紧密的社会交往,构造更加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活。

就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而言,建设智慧老龄社会离不开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既有的公共管理模式中,政府有较大的能力引导和建设智慧老龄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进一步将智慧养老整合在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推动公共管理体制调整和制度改革。不仅要发展医养结合、康养结合,还需要将养老和信息化结合起来,推动一种“信息化+养老+”的模式。政府责任还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服务需求的支持、加强数据管理和法治建设,等等。同时,政府也需要为智慧老龄社会建设中的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市场服务的标准化、促进多元投融资的发展等。

科技进步中的社会建设,是通过技术化应用,使人类社会组织化的能力得到增强,用技术来增进人类社会的组织。当科技进步可以为人类社会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新的工具时,我们不妨将信息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过程结合在一起,带来社会生活形态的整体性改进和升级,对未来老龄社会将呈现出的智慧老龄社会形态随时关注、保持想象。

构建智慧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个目标不完全是一个技术过程,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整体变化。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通过加强政府主导、激发市场机制和社会建设,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加繁荣、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未来社会。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