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探伤、系统陆上运行……最近,“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中国船舶七〇二所副所长叶聪,正和研究团队对凯旋后的“奋斗者”号进行体检。令叶聪自豪的是,经过八次万米级别的深潜试验、作业,潜水器状态良好。
“2021年,除了马里亚纳海沟,奋斗者号还将前往其他海沟开展科学考察,它将推动人类持续深入地向深海挺进。”2月1日,叶聪向科技日报记者描绘的这番未来,光明而美好。
“奋斗者”号挺进深蓝的背后,是江苏提升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推进体制机制变革的科技创新组合拳。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2020年11月28日胜利返航,图源:新华社
近日,在江苏省2021年科技工作会议中,一串数字见证了五年来创新驱动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跨上新的万亿元台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连跨四个百亿元台阶……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五年来,我们着力把握基础研究规律,建立了适应原始创新特点的新型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努力获取“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同时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下大力气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汇聚起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广泛力量。”
一批大国重器扛起原始创新担当
“高频段数据传输速率高,但是覆盖半径、信号穿透性不好。我们最近正在研究如何提高5G信号的穿透性,通过提高网络、器件、软硬件系统的传播特性,增强信号的覆盖能力,把高频段变成好用的频段。”对于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来说,把人民对5G的美好期待变成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永无止境。
近日,由尤肖虎教授领衔,24家科研院校及企业的50位业内专家共同撰写的6G长篇综述在线发表。文章概述了6G无线通信网络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并提出6G的发展愿景。
“6G愿景可以用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强安全来描述。”尤肖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全覆盖是指,网络覆盖由面向人的覆盖,转向面向地理的覆盖,以支撑未来物联网及各种无人系统的应用;全频谱指的是从低端到高端的频段,可以覆盖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包括毫米波、太赫兹等频段;全应用则会搭建一个网络构架,探索全场景的应用;强安全则要为网络世界构建铜墙铁壁,将信息装进“保险箱”。
2020年11月26日,中国国际嵌入式大会在紫金山实验室开幕,紫金山实验室供图
紫金山实验室在探索通信传输更高、更快、更强时,“奋斗者号”则完成了向全球海洋最深处的挑战。
“在奋斗者号自主创新的研发中,我们主要开展了极致设计和极限制造。”叶聪举例,这些难度极大的创新包括水动力设计、耐压结构设计和人机设计等方面。例如实现了潜水器的高速潜浮,钛合金载人舱的强度、稳定性、极限承载能力、疲劳、蠕变和变形协调等设计。
最终,研发团队设计完成目前世界上内径最大的载人舱球壳,并且在材料的研制,厚板的制备、成形、加工、焊接、热处理到测试全过程都用到了国内的顶尖能力,包括在无锡完成的半球成形以及系列的精细测量。
面向新一轮国家重大创新布局,“十三五”期间,一批重点实验室、“大国重器”和产业战略产品在江苏萌芽、勃发生机,它们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四次占据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榜首,“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自主研制的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入选“大国重器”,高端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个国产抗癌新药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根据国家技术预测调查显示,纳米科技、超级计算、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水平位居国际前列。
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实现倍增
推动科学研究向高精尖发展,加快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打通产学研用通道,也需要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达攸同,一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肿瘤药物。今年1月,信达生物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抗肿瘤药物“达攸同”在印度尼西亚的独家许可,授予印度尼西亚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这样的国际授权对于信达生物已不是首例。去年1月,达攸同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商业化权益授权给一家美国制药公司,这意味着,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国际认可。
“中国抗癌药出海,走进发达国家的同时,我们也十分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我们的使命是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能够将科技进步带来的健康成果惠及患者。”信达生物制药首席财务官奚浩说道。
2020年,信达生物3款产品走向市场,“达攸同”、“达伯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苏立信”在同一年获批上市,信达生物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创办9年即有4个单抗产品上市的药企。
一批像信达生物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正为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硬实力。王秦介绍,“十三五”期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实现倍增,去年一年就新增超过了8000家、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23.4%的数量,完成了38%的规上工业产值、49.6%的规上工业利润,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江苏90%左右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二十强江苏占6个。
扩大科研自主权,以贡献论英雄
如果不是“科技改革30条”,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陈献可能现在还在迷茫于如果从自己的横向课题中,更顺利地获得职称晋升。“我做的研究主要是解决企业需求,而以往的评价体系可能更看重论文,如果不是学校将我的‘三废一体化治理’技术转化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评价,晋升正高职称不会这么快。”基于“科技创新30条”的推行,2019年,陈献获评该校首批“社会服务型”高级职称。
“作为江苏省落实‘科技改革30条’的试点高校,学校推出了60余项改革政策,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内驱力。”南工大校长乔旭表示,学校积极探索“破五唯”新路子,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车间里、装置上、产品中,以贡献论英雄。
这里的“科技改革30条”,指的是江苏省2018年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其中近八成政策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突破性,5成左右为全国首创。
例如,围绕扩大科研自主权,赋予高校院所用人自主权;围绕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布局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由领衔科学家自主设置研究课题、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经费使用;围绕“创新激励”,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免责机制,让科技创新不怕失败,勇于尝试。
类似的改革创新,为江苏的科技创新注入蓬勃活力,例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发挥,被中财办列为全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4家高校院所获批开展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先后启动建设,全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